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信息资源 县区动态

卫东区围绕北部环山生态路 绘织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

发布日期:2025-06-1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从空中俯瞰,自东向西,焦赞山、张寨山、金牛山、马棚山、平顶山层峦叠翠,宛如镶嵌于平顶山大地的生态明珠。蜿蜒穿行的北部环山生态路,恰似一条灵动玉带,串联起青山绿脉,更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密码与城乡融合的发展动能。


640.jpg
当前,卫东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月19日至20日在河南考察时强调的“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等重要指示精神,将北部环山生态路建设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抓手。该项目作为全市打造“山水鹰城”的核心一环,规划“一主线五环线七支线”,总长101公里,其中卫东段(一主线两环线四支线)约55公里,不仅贯通了北部山区的生态廊道,更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绿色转型的活力纽带。
规划引领: 绘织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又要把生态资源利用好,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把宜居乐土变成发展热土。”我市明确的中部地区崛起市域奋进之路,也为北部环山生态路建设注入了磅礴动力。
在推进北部环山生态路建设过程中,市区联动紧扣“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系统理念”的实践要求,以规划为笔、以生态为墨,共同努力在北部群山间擘画一条贯通山水、融合城乡、赋能振兴的绿色发展轴线。
全域谋篇,构建“快进慢游深体验”生态廊道。市交通运输局立足“山湖互望、城景交融”的顶层设计,编制北部环山生态路项目规划方案,构建“一主线五环线七支线”立体路网体系,总长101公里。主线贯通九峰:东起许南路(襄城县界),西抵平煤大道,串联焦赞山、金牛山、平顶山等九座山峰,40.6公里的蜿蜒玉带打破山区交通瓶颈,实现“快进”通达;五环激活特色:马棚山日出环、擂鼓台人文环、香山花海环等12.3公里主题环线,打造“慢游”观景平台,让市民“推窗见绿、漫步赏景”成为现实;七支联动城乡:48.1公里支线无缝衔接城区与乡村,打通“深体验”脉络,呼应市委“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的城乡融合路径。项目建成后,将重塑“矿城转身、山水入怀”的城市意象——昔日矿区蜕变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休闲目的地,生动践行“让自然财富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转化理念。
卫东实践,精描细绘“民生路·共富环”。该区紧扣市委“创新活力区、生态功能区、生活服务区”定位,将“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的民生观融入规划全程,以“一主线两平台二环线四支线”为骨架,打造生态与生活融合典范,筑就幸福体验带。以“清灰雅白”主色调呼应“湖光山色”风貌,严控建设强度,保留原生林草肌理;对标3A级景区标准,完善智慧导览、生态厕所等设施,投建“栖梦星空露营地”“青年小提琴广场”两大文旅地标,让市民在山水间乐享高品质生活;践行“以路增绿、以路筑景”,种植乡土树种,修复边坡生态,将公路嵌入青山绿脉。
此外,卫东区还注重把城市与乡村互通,激活振兴新引擎。该区将规划前置民生需求,通盘考量沿线12个村庄的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预留石榴园、蒲城古陶文化产业园等农旅接口;以路网赋能产业升级,依托支线串联民宿集群、非遗工坊,打造“路边市集”“山货驿站”,推动“金牛山石榴”“焦赞山蜂蜜”等特产出山进城,实现“修一条路、兴一片业、富一方民”,以实际行动落实市委“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要求。
“一条路,一座城,一种现代化图景。北部环山生态路,是卫东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愿景的生动笔触,也是践行市委‘绿色转型积厚成势’‘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市域答卷。”卫东区委书记张伟说,玉带绕青山、欢语满林涧,这条跃动在平顶山北翼的生态之路,将承载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向着“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的中国式现代化图景迤逦延伸。
设施为笔:书写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假期,卫东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宋俊峰无休,牵挂着“栖梦星空”的打造。6月1日,平顶山西麓俯城瞰景环内,栖梦星空营地建设正酣。在现场“盯”着施工进度的宋俊峰感慨地说:“得往前推,早点儿弄好。建好后,这里将是坐拥山水的人间胜境,南望城市天际线跃动发展脉搏,晴日可眺白龟湖碧波潋滟,是山水之间的‘青年理想国’。”
的确,这一隅,将是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的一笔:营地规划面积2.3万平方米,融合观景区、停车区、商业区、观景亭四大功能。卫东区以“青年发展型城市”理念为魂:修建登山步道,更换山地果树,打造“春赏花、秋摘果”的沉浸式体验;谋划登山赛、露营节、山地骑行等青年主题活动,让营地成为活力迸发的青春磁场。
工人加紧施工,憧憬越来越近。记者不禁想起6月3日晚驱车夜临平顶山,缓缓行驶、沐浴山风的情景。在露营地修建现场,停车往山脚下望去,夜幕垂落,脚下灯火璀璨,头顶星河倾泻,那一刻,山南水北共清辉的诗意栖居仿佛成为现实。
更多的美好还在延伸。与星空营地遥相呼应的马棚山日出观赏环上,青年小提琴广场也在规划之列。5500平方米的土地上,景观施工悄然启幕。艺术与生态将在这里共生:活动区、休闲区、观景台依山就势,2800平方米铺装与2000平方米绿植交织,70平方米服务空间点缀其间。“晨光与音符将在这里对话,未来这里不仅是观日出的绝佳点位,更将承载山地音乐节、露天交响会等艺术盛宴,让提琴旋律随晨风漫卷群山,呼应市委‘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融合路径。”卫东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区长尹小曼说。
一个又一个创新设施的铺陈,最终是为了链动城乡共富,可以说“一条生态路,激活全域景”。卫东区以设施完善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与青年圆梦的杠杆:北环路街道布局民宿集群、农家乐、农事体验园,推出采摘徒步摄影等“山系生活”套餐;东高皇街道打造生态农庄、民俗文化村,配套餐饮住宿娱乐全链条,让荒坡变营地、空屋变金屋。“民生为本见初心,设施建设全程贯穿为民、惠民、利民原则。”宋俊峰介绍说,停车场、排水管网、安全护栏等细节筑牢体验基石,特色市集、农产展销让村民“路旁增收”,实现“游客享闲适、百姓得实惠”的双赢图景。
设施的温度,是幸福的刻度。从星空营地到小提琴广场,从登山步道到民宿集群,卫东区以设施为笔,书写着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山水人城和谐相融”嘱托的生动注脚。当青年在营地仰望星河、老人在果园笑摘硕果、提琴声与林涛声共鸣,这条路便超越了交通的范畴,成为我市绿色转型、城乡一体化发展市域实践的缩影——让家门口的“诗与远方”,成为平顶山动人的民生答卷。
融合发展:以路为弦,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
“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殷切嘱托,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卫东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结合市委提出的“做好文旅交旅融合文章,全面激活夏日经济”的实践要求,以北部环山生态路为纽带,将路衍经济、露营经济、夜间经济的星火,汇聚成交旅文农融合的燎原之势——一条路激活一片山,一片山富足一方人。
以产业融合为支点,这是一条从“石榴红”到“金山银山”的蜕变之路。6月1日,东高皇街道上徐村党委书记郭战广站在金牛山石榴园支线上,眺望蜿蜒而上的生态路,信心满怀:“路通了,客来了!‘鑫牛’软籽石榴有了国家地理标志的‘金名片’,更要成为乡亲们致富的‘金钥匙’!”
对此,卫东区副区长、东高皇街道党工委书记胡瑞挺有深度解读,他说:“做深做透产业文章,要注重品牌强农,依托金牛山万亩石榴园,注册‘鑫牛’商标并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生态路贯通使‘春赏花、秋摘果’成为文旅新IP;要注重民宿兴业,规划特色民宿集群与农家乐,让‘金牛山居’从果园逐步升级为‘流金淌银的生态会客厅’,这也是‘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的转化路径。”
发展产业的脚步在延伸,全产业链条也在延伸:从种植到加工、从采摘到民宿,产业链条沿生态路向纵深延展,卫东区的做法也呼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
北部环山生态路的建设,不仅在建,更在资源整合:串珠成链,绘就全域振兴“富春山居图”。卫东区以生态路四条支线为脉络,编织“四大明珠”闪耀的文旅版图。逍窑妙境实现了荒窑变民宿,陶艺工坊唤醒了古陶文化记忆;蒲城古陶产业园实现了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碰撞,让泥土“诉说”千年故事;山顶公园让云巅观景台揽尽平顶山风光,成为青年打卡“流量入口”;金牛山居让石榴园中建民宿,打造“果香伴眠”的沉浸体验。
“串珠成链,链动全域!”卫东区委副书记、区长宋建立一次又一次用脚步丈量出了北部环山生态路建设的聚合效应。他深有体会地说:“北部环山生态路各景区通过生态路联动,不仅满足了市民‘微度假’需求,更成为招商引资的‘强磁场’、产业延链的‘孵化器’,生动践行了市委‘交旅深度融合,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的富民逻辑。”
的确是这样,北部环山生态路建设的背后,是“村村握笔,共绘集体共富‘新画卷’”。一条路激活了村庄的创造力基因:北环路街道竹园村以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村民持股“三股联动”,引入社会资本开发露营基地,让村集体从“旁观者”变身“分红人”;东工人镇街道吕庄村推动“药、旅、农”三产融合,林下种植中药材,生态路旁建康养小屋,将青山绿林转化为“天然药库+养生秘境”;东高皇街道的“石榴花节”、东环路街道的“古陶市集”,以节庆经济引流聚势,让农产品溢价增值,生动体现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的共富要求。
路的尽头,是百姓的笑脸。当金牛山的石榴压弯枝头,逍窑妙境民宿的灯火点亮夜空,当游客在蒲城陶坊捏塑泥土、在山顶公园拥抱星河——这条跃动在群山间的生态之路,便超越了交通的范畴,成为“生态惠民、文旅富民”的生动实践。
以道路为卷,以融合为笔,以民心为墨,卫东区挥毫写就振兴文章——产业因路而兴,村庄因路而美,百姓因路而富。这条路,是北部环山生态路……




转自 | 平顶山日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