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信息资源 县区动态

“两山”新画卷 幸福平顶山·我家门前那条路 | 叶县1号公路--串起沿途风景 铺就致富大道

发布日期:2025-10-1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640.jpg

10月8日,在叶县辛店镇南王庄村,一辆客货车拉着粉条、酸辣粉出村后驶向一条彩虹道路。“这是用我们村的红薯制作的粉条、酸辣粉,送到快递点后销往省外。这都是门前这条彩虹路带来的新气象。”该村党支部书记翟国松说。

翟国松所说的彩虹路是叶县1号公路,横跨辛店、保安、夏李、常村4个山区乡镇,长94公里,串起沿线45个行政村,南王庄便是其中之一。

该村位置偏僻,一度属深度贫困山区村。当地张武岗红薯口感好、品质高,但由于交通不便,群众卖红薯骑摩托车到镇上得一个多小时,到县城要两个多小时,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2019年,叶县投资11.08亿元修建1号公路,这一举措如同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山区发展的大门。公路通车后,大货车能直接开到村民家门口收购红薯,大大节省了运输时间和成本。南王庄村瞅准时机,延伸红薯产业链,不仅卖鲜红薯,而且做粉条,投建酸辣粉生产线。如今,村里还兴办了养猪场、养羊场,引入光伏电站,并发展起民宿,年收入超百万元,带动8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成为全县的致富明星村。

距其不远的辛店镇刘文祥村,过去村民守着果园,果子成熟了只能骑着三轮车出山转乡卖,或者用三轮车拉到大路旁再装车,成本高又不方便,客户也不愿意来。叶县1号公路通车后,村民将果树修剪成独特造型,打造春赏花、秋摘果的特色体验场景,果园摇身一变成为热门打卡地。如今,刘文祥村近百户人家种植果树,面积2000多亩(1亩≈666.67平方米),每亩地年收益上万元。与此同时,蒲公英、土蜂蜜等土特产品也跟着热销,为村民带来了更多收入。

近百公里的公路沿线,保安的黄金梨、水蜜桃,夏李的柴鸡、土鸡蛋,常村的艾草、山羊……成了远近闻名的特产品牌。

叶县南部山区山色秀丽,藏有30多座大小水库,楚长城蜿蜒于4个乡镇的山坡上,红色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叶县1号公路将众多景点串起,让越来越多的山外人走进来。保安镇杨令庄村位于马头山下、黄花寺水库旁,今年年初,由专业公司打造的《跟着团长去打仗》互动演出,不仅让该村几十名村民过了演员瘾,更引来数万名游客“攻山头”,带热当地崖壁水滑、水上游乐及楚长城小镇餐饮等项目。

AAA景区豫晨庄园,依水库建起水上娱乐项目、民宿、露营地及餐厅,集吃、住、游、娱于一体;燕山湖度假村成为人们节假日惬意的休闲选择;岗顶农庄等一大批餐饮店如雨后春笋,仅常村镇刘东华村就有6家餐饮馆,让当地的山野菜、野生菌、柴鸡走上游客餐桌;辛店镇桐树庄村依托红九军纪念广场等,用红色元素丰富全村环境,并拓建露营地,增加民宿数量……结合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依据不同的特色产业,叶县推出文化+旅游系列举措,在叶县1号公路沿线大力发展文旅产业。

9月初,常村镇党委书记顾许峰赴外省参加李白文化座谈会。李白当年在石门水库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将进酒》,当地在打造中草药小镇的同时,正筹划将李白等名人高士的文化内涵融入旅游产业,吸引更多游人。

叶县1号公路畔山水相依、风景如画,每逢节假日,自驾车辆便排起长龙,游客尽情享受乡村旅游的乐趣,也带动周边“路衍经济”发展,村民纷纷经营起特色小吃摊,收入大幅增加。

目前,叶县1号公路已辐射带动周边118个村14.3万余人投身特色产业发展,种植特色林果4万多亩,3000余名周边村庄剩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务工,5万余人收入增加。一条路,不仅改善了山区的交通条件,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路、振兴路、幸福路。



转自 | 平顶山日报  记者 杨沛洁 文/图


附件: